在职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15-04-11 15:34:08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对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已进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高教育已进人了大众化阶段,经济的全球化,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终身教育理念的兴起和形成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深人人心,知识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与此相比,我国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具体到在职硕士培养模式上,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方面。

1、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相对单一,有待细分与完善

我国教育发展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打着鲜明的“苏联”烙印。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教育思想涌人国门,但只限于研究层面,政策调整相对滞后。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后,教育作为一种服务贸易,也实行对外开放,接受和应对挑战。但相对经济的国际化步伐而言,中国教育对于经济发展需求的反应还不灵敏。

就硕士培养日标而言,有据可依的是198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学位条例》中规定硕士学位标准为“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4]在职研究生培养日标定位在从事高深的科学理论研究以及为高校提供合格师资。

但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呈现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的特征,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必然要求在职硕士培养日标重新定位。在职硕士教育培养的人才不应再是一个模式、一张面孔。在职硕士作为“本一硕一博”这一高层次人才链条的中间环节,有着其白身的独特性,即同时具有为博士生教育提供合格生源及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的双重功能,尤其面对当前学术研究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校师资的培养取向日渐向博士层次倾斜的新形势下,硕士生教育既应提高学术型在职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博士生教育提供合格生源;又应适度发展应用型在职研究生教育,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术全面履行在职硕士教育的功能。

2、培养方案方面,不利于在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

在我国,有着在职研究生培养“本科化”的倾向。学术型在职研究生占90%以上,专业性在职研究生不到一成。同一学科专业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趋同,未能体现细分培养的要求,结果是在职研究生既未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缺乏应有的科研训练,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方面,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还很不成熟,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导师组成、论文要求等方面都与学术型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雷同,是带着“学术化”影子的应用型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招生方式上,学术型人才的选拔与专业学位人才的选拔,都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指标,不够突出对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够重视面试成绩的权重;课程设置上,两类学位教育的侧重点不明晰,都是以系统上课为主,课程教学特色不鲜明;导师组成来源上,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导师基本都来白学术性学位的导师,不同类型在职研究生导师白身知识结构优势区别不大,基本上都是以学术水平为特长;论文要求上,对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论文要求不够明确。

3、在职研究生培养管理较僵化,开放度不够

日前我国硕士生培养,就培养类型而言,主要有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白筹经费等形式;就人学方式而言主要有全国统一考试、免试推荐、单独考试等形式;就学习形式而言,主要有脱产在职研究生(全日制)和在职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等形式。对于在职研究生培养的管理,管理部门注重招生计划的制定和人学选拔,而对培养过程的关注不够,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严禁宽出的培养机制,对在职研究生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学生人学等于进了保险箱,毕业要求整齐划一,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就可毕业获得学位,导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质量有差异,深受社会垢病。

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痕迹,缺乏对在职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和正确认识,使在职研究生等同于本科生,对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管理过于僵化、封闭、统一,对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管理过于粗放,非全日制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流于形式,走过场。管理部门致力于源头的管理,没有建立打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校之间、院系之间学分转移的通道,壁垒森严,从而导致在职研究生导师在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没有白主权,积极性不能得到发挥。

管理僵化还表现在在职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导师和在职研究生缺乏白主权。学位课程中公共课、专业必修课所占比例过大,选修课所占比例过小。某些学校实行的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人为树起了学科专业之间的“藩篱”,不利于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4、在职研究生指导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部分理工科院校学术团队采用项日组制,但尚处于尝试阶段,未成气候和主流。单一导师负责制在在职研究生规模不大,培养日标相对单一的时期曾起过积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对外开放度增大,在职研究生的打一招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单一导师负责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学生大有一考定终身、从一而终的感受。学生没有重新选择导师的机会,如果学生兴趣发生转移,就会因为单一导师制而扼杀刚刚产生的兴趣。某些学校实行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使得在职研究生导师额外承担了过多的学生管理如奖学金、助研金评定、就业指导等事务性工作,由于近些年在职研究生连年打一招,导师指导的人数也随之增加,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导致在职研究生导师科研任务繁重,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和时间很少更别说指导研究了。另外,许多在职研究生导师门户之见较深,加上机制僵化,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在职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5、在职研究生淘汰机制缺位,不利于激发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在职研究生评价机制不健全,零淘汰或低淘汰率不利于调动在职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国在职硕士教育实行严进宽出,只要被录取,一般都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培养过程中基本上没有淘汰。首先,从课程教学来说,多数课程的学习任务很轻松,除外语课需要组织考试外,其他学位课程结束时一般只需提交一篇论文了事。两年制改革后,中期筛选只是选优不罚劣,因而在职研究生学习动力不足,压力不大。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不考试、拿证快的在职研究生有么?

上班族,休息时间不固定 怎么读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花钱可以搞定吗?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评论
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上线!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常见问题在线老师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