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理论动因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15-04-11 15:16:14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1、大学理念的擅变

大学在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学是学术机构,它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活动,而推动大学运作的观念就是大学理念。所谓“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校的理性认识(审视)、理想追求及所持的教育观念或哲学观点。它包括大学的办学观念、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功能与责任等。大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适应不同时期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同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产生了不同的大学理念。这些大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一般说来,世界各国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了以下几种大学理念:

(1)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

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产生于英国中世纪以来的古典大学,主要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为代表。这两所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教会和国家培养高级神职人员和政府官吏。它们认为,大学的本质及其最重要的目标不在于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而在于人的教养、德行的养成。为此,大学实施博雅教育,在课程上以古典人文主义课程为主,反对专业训练。

这种大学理念影响到英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英国的在职研究生教育重大学、轻学院,是与其重传统、轻学术,尤其是重纯学术教育,轻实用学科的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相一致的。大学都保持着悠久的传统,尤以培养绅士风度为荣。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至今仍保留着它们的传统:把硕士学位当作一种过渡学位或一种安慰奖!英国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严格的导师制。学生能否入学首先取决于导师,导师是批准入学、去留的决定者。在职研究生入学后从选题到制定科研计划,阅读一}州=}J等,都足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受人文主义大学理念的影响,学术性课程较多,应用性课程较少。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带来了文化科学知识的勃兴,英国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高水平的科技人才。这使英国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60年代新大学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这些大学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采取了新的措施:如重视科技专门人才的培养,开设应用性学位课程等。但其传统的人文精神依然得到了弘扬。

(2)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

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也产生于中世纪大学,但形成于近代大学,以德国的大学为代表。这种大学理念强调大学应当开展科学研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学术自由,注重学业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理性和探索精神。1809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大学理念的典范。他提出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教”、“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大学理念。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学理念,尤其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对德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后来逐步波及到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其它国家,是世界在职研究生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德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是它的教育组织形式一研究所。在研究所里学生以科研助手的形式和导师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它吸收了中世纪行会艺徒教育中师傅带徒弟的做法,形成了独特的学徒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徒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根植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在教学方式上实行“讲座制”,它重视科研工作,排斥课程学习。然而,这种科学研究,在19世纪初基础科学和自然科学占主导地位、应用科学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三要是指“纯科学”与“纯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这使得19世纪中叶德国的在职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表现为培养纯理论的研究者。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德国学徒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地位有所松动。德国也开始重视课程学习,效仿美国的专业式培养模式建立德国式在职研究生院,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科学研究的大学理念与实用主义大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的融合。

(3)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

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要求大学要与工业、农业、商业等紧密相联,培养大量各种类型的学以致用的实用型人才,要为迅速变革着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服务。这种大学理念认为追求知识和真理不是大学的唯一目的,大学还要体现国家、政府、社会、市场和学生的意愿和要求,注重实用。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的运作都要根据职业、市场的变化来进行。实用主义的大学理念以美国为代表。美国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最初完全承袭英国的传统模式,其在职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英国的学院制。但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以及美国本土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模式的影响,逐渐确立起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服务的理念。《莫雷尔法案》的颁布,赠地学院的普遍建立,都是对这一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极大彰扬,美国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深深地打上了实用性和学术性的烙印。

在在职研究生教育上,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再次得到体现。美国把其早期的英国式学院制与引进的德国式研究所相结合,形成了美国式的在职研究生院。德·拿特DonaldI,ight的那样:“美国的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受三种模式的影响即牛津、剑桥培养纠l士阶层的智力训练和人文科学的理想;英格兰把有的知识传授给任何想学习的人的理想;以及德国探求真理的纯研究模式。这些观念包括设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组织形式以及教授不同类型的学生等涵义。在以上三种大学理念与模式的影响,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制约及美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需要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专业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产生了。专业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所追求的目标是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前者体现于霍普金斯大学的办学思想。1876年,吉尔曼(Daniel G. Gilman)创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宣布:“在职研究生教育和高一级教育是大学最重要的使命’,,大学的目标是“最自由地促进所有有益知识的发展…鼓励科研…提高学者的水平”;后者体现于课程设置上。在职研究生课程广泛开设文理,主要有农业、商业、工程、社会工作、教育、医药学、图书馆学、家政、公共卫生、企业管理、城市规划等。在强调科研和加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无论是专业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还是其课程设置,都蕴涵了实用主义大学理念中实用主义价值取向的精髓。

(4)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

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认为大学理念要满足现代社会多样的教育要求,加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本身也要求广泛的组织和先进的设施,因此越来越倾向于多样化和多目的化了。作为现代大学,其功能和目标是多元化的,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应当而且必须统一。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重视教学工作,以保存、传播人类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开展科学研究,以探求新知识,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三,大学不应该成为远离社会的象牙塔,大学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在培养目标上,也是多元化的,不但要培养学者型人才,还要培养应用型、开发型、管理型等多种复合型人才。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克拉克·科尔。他认为:“多元化巨型大学是一个不固定的、统一的机构。它不是一个社群,而是若干个社群—本科生社群和在职研究生社群;人文主义者社群、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社群;专业学院社群;一切非学术人员社群;管理者社群。在科尔看来,纽曼的“大学”是一个居住僧侣的村庄,弗莱克斯纳的“大学”是一个由知识分子袭断的城镇,而现代的多元化巨型大学则是一个五光十色、魅力无穷的大都市—智力城。

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关系的日益密切。这也引起了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进而产生了新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协作式。协作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和开发型的研究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突破单独依靠大学培养在职研究生的限制,转向与企业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实现了教学、科研、生产的统一与大学在职研究生教育和企业的同步、协调发展,促进了高等教一育在更高层次上为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协作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所体现的教学、科研、生产的统一,本质上是对多元化巨型大学理念的反映,它体现了在职研究生教育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培养出大量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通过对以上几种大学理念历史擅变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理念不但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影响,而且也受各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正如英国教育家阿什比所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所谓“遗传”,是指社会遗传,即早期经典大学理念和范式对后续大学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即后世大学对先前大学有益的教育范式和理念的继承。所谓“环境”,是指发展中的大学所面对的现时的社会、文化等因素及其对大学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认为,所有的大学都同时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受不同大学理念影响,甚至继承同一种大学理念,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大学的发展轨迹也不尽相同。如同一种德国大学理念在英美两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产生的影响却不相同。上述几种大学理念在其擅变过程中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在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上也是如此,较一旱产生的培养模式并未消逝或被取代,是共存于世界范围的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体系中。各种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间融合和创新的趋势在新的世纪还将持续。这种融合和创新并不意味着放弃各自原有的传统和特色,而应根据自身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和教育传统,发挥各自特色,为社会、经济、科技服务。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多样化是国际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作为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其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

(1)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它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终身教育的创立者是法国的成人学习的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他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成人学习的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系统的终身教育思想。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只是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将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应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面向成人开展的一种教育等。“终身教育的概念,重要一点是教育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所以要使教育和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它对制度化的教育提出挑战,注重人们个性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比传统教育更加能够显现每个人的个性”。

(2)终身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目标的价值预设:个性化

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需要,社会本来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一育就是以人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来制定其人刁’培养目标。“学习社会的终身教育,并不是有意创造特定的‘完人’(completeman),完全是以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得到丰富成长发展为中心,以提供多种教育机会为重。社会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实质和核心。爱因斯坦早在《论教育》中就指出:“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规格统一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只有每位社会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开发,刁‘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它消除了一次性教育带给人的失败的苦恼,允许并提倡人们多次、多样选择,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机会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②教育过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按照传统教育的观点,教育的实现形式局限于单一的学校教育,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分离。终身教育则考虑到人格的全面和有机的发展,在纵向上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整合起来,谋求各种教育实现形式的综合统一。这是对教育外延的崭新思考,使人们充分重视发大里的包括非正规教育、非全日制教育在内的多种教一育实现形式的潜能,发挥各类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及其它机构设施的教育功能,共同实施终身教育。因为“每个人的人格和命运是一个人的特殊的东西。在它的锻炼和形成上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个人的多样性和训育方法的多样性之间有明显的对比(contrast)。训育的多样性,要同人生的各个时一期相适应,人的情况不同有不同的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教育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  }zo!终身教育承认每个人的多样性,并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机会使每个人个性的多样性得以体现。教一育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突破传统教育时空局限的具体表现。

③人、教育、生活的整合: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

终身教育的概念一经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困际社会特别足}-}'1际教育界的强烈共鸣,并很快达成共识,这是因为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整合性。保罗·朗格朗认为:“当我们谈到终身教育的时候,我们头脑里经常考虑的是教育的整体性和完备性。”“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种范围,包括从生命运动一开始到最后结束这段时间的不断发展,也包括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各方面与连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在横向上把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实现了人与教育的整合:在纵向上将家庭、学校、社会各阶段的教育联系起来,使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整合。终身教育“正在越出历史悠久的传统教育所规定的界限,正逐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扩展到它的真正领域一一整个人的各个方面”,即实现人、教育、生活的整合。这种整合表现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个性化与多样化是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个性就意味着差别和多样化,而多样化总是优于单一化,它既包涵了最好的单一化的优点,也避免了它的缺点和僵化。对多样性的尊重,就意味着对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多样化从数量、环境保证个性化得以实现,个性化则从质量和动力上促进多样化的发展。终身教育通过对教育时空上的整合使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得以实现,而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统一正是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

(3)终身教育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发生变革。在职研究生教育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纯粹属于大学内部的事物,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参与到在职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中来。美国的斯坦福大学率先在50年代与企业联合,组成了大学一企业联合体,并建立了著名的“硅谷”。在美国,这种联合体被称为科学园、工程研究中心((ERC)或大学一企业合作中心(URCRC)。一些大企业如IBM、英特尔公司、施乐公司等均一与大学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我国一些大企业与国内高校联合办学也己出现,中国海尔集团与青岛海洋大学联办海尔经贸学院,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化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与石油大学联合办学,石油大学科技合作获2000万元经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学习突破全日制的单一模式,非全日制和各种远距离教育计划开始盛行。为了满足社会在职人员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需要,日本许多大学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的在职研究生。如兵库教育大学、筑波大学等学校的在职研究生院开始接受包括企业或政府机关派遣的学员在内的成人入学。21世纪将是网络的时代,信息新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提供了可能,有关的研究和开发己经开始应用到在职研究生教育中。至今,美国己有44%的高等学校提供某种类型的网上教育,1998年,接受此类教育的本科生己经多达110万名,在职研究生28.1万名。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都在建设校园网络,有的已与区域甚至国际网联网。

3、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的推进

(1)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的涵义

关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按照各国学龄人口(18-21周岁)接受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入学率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大众”和“普及”: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的属于“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属于“普及”阶段。从马丁·特罗提出的“三阶段理论”中可以看到,“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有一个公认的世界数量指标,即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一50%。但数量指标远不是“大众化”这一概念的全部内涵,也就是说这一概念的内涵除了量的增长外,还包含着质的变化。所谓质的变化,包括了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教育模式多样化、学术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条件、管理方式以及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无论是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量的增长,还是质的变化都必然会引起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化。特罗理论表明,从单一化的大学培养模式(“英才”模式)向多样化的现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大众”、“普及”模式)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而培养模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正是现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

(2)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的特征

世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从英刁.教育向大众教育进而向着普及教育阶段发展。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作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事物,有如下特征:

①数量上的大发展。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数量上的大发展,尤其是占适龄人口15%以上的人进入高校,都不能视为进入了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阶段。正如马丁·特罗所说,“量的增进必然要引起质的变化”。只有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数量上的大发展才能引起教育功能、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估标准和课程设置体系等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使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在质的方面出现变化。

②培养对象的社会化。由于现代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空前扩张,受教育对象日趋广泛,培养目标不断丰富,整个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体系朝着多样性的“全民终身学习”制度发展,非“适龄”学生显著增多,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年龄特征不再明显。此外,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国际化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导致学生来源、结构和类型的变化,这必然引起入学条件、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要求等方面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的转变。

③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在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不但要传授先进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传授史为具体的技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始推行多样化的非学术的标准,出现学术性与非学术性并存的局面。除了传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以外,许多国家还开办了开放大学、函授大学、成人大学、业余大学等非全日制的大学和社区学院。学校类型的多样化,必然产生和带来入学资格和选拔标准的变化。在入学资格上,不同类型、职能的高校在招收学生时采取灵活的程序,使学生获得在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系统内不同学历层次之间接受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机会;在选拔标准上,各类型学校在保证其培养合格人才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学校定位和特色提出不同的质量标准。

(3)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对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

实现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现在不仅发达国家己率先实现了大众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先走一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发展对人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富有创造性、能站在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人才‘将在新世纪取得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承担培养高素质、层次专门科技人刁’的研究产卜教育受到各国重视,研究‘1二教育的进·步发展势所必然。教育己经基本大众化的发达国家,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的重心逐渐由本科教育转向在职研究生教育。这表现为:许多大学调整其本科生与在职研究生规模之间的比例,扩大在职研究生的数量,尤其是一些前沿、尖端学科的在职研究生数量。在在职研究生规模方面,美国许多研究型大学的在职研究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2%以上,如1991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比例为66.2%,芝加哥大学为62.9%,哈佛大学为61.8%,等等。在1986-1997年间,美国在职研究生入学人数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其中保健学科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学科在职研究生入学人数的年增长速度达到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个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也开始向大众化阶段转移。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使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本科生提出了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的要求。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在职研究生报考、招生人数保持大幅度增长。1996-1999年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32%,  19%, 13.1%,  16.4%t'0to  2000年是在职研究生扩招的第一年,计划招收12万人,扩招的幅度达30%,报考人数近40万人,其中报考硕士生者达39.2万人,比1999年净增7.3万人,增长了22.8%。这些情况都说明,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在职研究生教育。以上国内外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对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影响表明,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大众化是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基础,它所带来的在职研究生教育数量、规模、入学条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位要求等方面的变化为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动力源,驱动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打破单一化模式局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不考试、拿证快的在职研究生有么?

上班族,休息时间不固定 怎么读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花钱可以搞定吗?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评论
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上线!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常见问题在线老师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