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14-07-07 16:05:34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专业概况: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本学科2006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8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2009年被确定为江苏省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授权建设学科。本学科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交叉综合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取向,目前在前沿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本学科积淀深厚,影响深广,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中有许多担任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或重要企业的总裁、董事长,或省部级领导职务等。目前已形成本科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层次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子。近年来获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拥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许多研究生科研成果发表在包括Brain、《中国语文》、《心理学报》等国内外一流专业期刊。有多名学生考取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博士生。
 
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使用外文进行科技写作的能力,能基本听懂用外语所作的本学科学术报告,进行初步的国际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
理论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工程语言学、语言能力研究、播音语言学、语法学、方言学(含社会语言学)、音韵学、侗台语研究、南亚语研究、满汉对音与近代语音史研究、汉藏语研究(以藏缅语族为主)。
理论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必须了解当代国际语言学界的主要理论和发展趋势,能创造性的进行语言学理论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
神经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要能够掌握语言学和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的相关知识,探讨大脑接受、产生和存储语言的神经机制,能够具备从事当代交叉科学、边缘科学的研究能力;
工程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要能够运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研究计算机处理中文信息时涉及的技术难题,能从事汉字字形设计与存储、汉字识别、机器翻译、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应用课题研究;
语言能力研究(语言习得/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要能够掌握语言能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语言学习及其相关规律,具备对外汉语教学和语言习得研究的能力;
播音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既要具备较强的播音和节目主持的理论研究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播音和节目主持的实践能力;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各方向的研究生必须了解有关汉语语法、方言、音韵理论的最新观点与发展趋势,能创造性的进行汉语语法、方言、音韵的相关理论进行前沿课题的研究工作,并熟练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各方向的研究生必须了解有关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国际学术发展趋势,能较熟练掌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田野调查方法,能够就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某些重要领域进行专题研究,具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能力。
 
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
本学科硕士生课程共有A、B、C、D四类,其中学位课共开设9门。具体课程如下:
A.公共学位课(9学分)
核心英语1/核心英语2/英语视听说/英语演讲技巧/英语口语口译/文献阅读与翻译/国际会议交流英语/学术英语写作(共6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B.学位基础课(10学分)
普通语言学(3学分)
当代句法学(3学分)
音系学(2学分)
语义学(2学分)
C.学位专业课(6-10学分)
按方向开设,每个方向3-5门,共6-10学分。课程名称详见附表1。
D.非学位课(至少7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是全校研究生都必须选修的课程,共3学分;
专业选修课是按研究方向、科研攻关和发挥特长需要开设的课程,本学科共设有21门专业选修课,每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必须选修不少于2门的专业选修课。
(二)学分要求
1)研究生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总学分不得低于35学分(含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以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3门本方向本科的主干课程,每门课程按1学分计,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之内。
2)考核方式,学位课程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学位课程考核成绩必须要达到70分方视为合格,其他课程达到60分视为合格。学位课程有不合格者,且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行论文预答辩及正式答辩。
(三)课程安排
1)硕士生的课程原则上在一年半内完成,至多不得超过第四学期。
2)硕士生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论文要求:
选题及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选题及开题报告按照《江苏师范大学关于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规定》执行。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的前三周举行,开题报告通过者可继续进行中期考核程序。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须进入中期考核阶段,中期考核按照《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进行。中期考核在第四学期的期末(6月中下旬)进行,中期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的研究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预答辩、答辩等学位申请程序。
开题报告后,学生必须开展相对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参与或主持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撰写符合学位论文要求的毕业论文。在研究工作基础上,争取在专业期刊上至少有一篇论文发表。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系统的研究思路和计划,反映系统科学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学术探索,具有一定的科学上的前沿性和重大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论文应具有较丰富的工作量,有明确而可信的研究结论。论文的撰写应符合科技文献的编写规范,具有良好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文字表达精炼准确,外文摘要等的编写合乎要求。
 
师资力量:
文学院的师资队伍力量雄厚、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全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26人,副教授32人,博士(含在读)4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2名教师获得国家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名教师获江苏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7人次入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9人次入选省“青蓝工程”,汉语言文学(师范)教学团队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近五年来,文学院主持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24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50项,4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术交流:
为了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展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要求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校内外学术交流(校内外学术交流包括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其中必须提交论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至少1次),达不到要求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科研成果:
本学科获得多项高级别科研项目,包括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的省部级以上项目达到69项。学科研究成果获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高级别政府奖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学科目前拥有1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学科(2010)、2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2009)、2个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2006)、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06)、1个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2005)以及1份名列包括CSSC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国内所有学术核心期刊库的《语言科学》杂志。
 
培养模式:
采取第一导师负责制和多学科领域导师联合指导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满足跨学科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在研究生导师的配备方面,每位研究生除了确定一位第一导师外,同时确保每位研究生受到至少1-2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导师指导。第一导师具体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位论文选题和论文质量把关。导师(组)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学风和学术道德教育、制订和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组织安排开题、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组)的指导作用,又要特别注重研究生自学、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导师(组)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一般于新生入学2个月内,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毕业及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经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可授予硕士学位,并发给学位证书。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不考试、拿证快的在职研究生有么?

上班族,休息时间不固定 怎么读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花钱可以搞定吗?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评论
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研究生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上线!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常见问题在线老师一对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