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设计各专业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模块体系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15-01-14 15:32:40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现实中,高校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教学一般划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部分,学位课占30学分左右,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非学位课占10学分左右,包括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此外,对于非本专业的本科学生,还有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的要求。也有学校直接将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无论那种划分,在对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模块化进行具体设计时一,都首先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学分结构上进行调整,并做好“两减少两增加”,即适当减少必修课程学分和各单门课程学分,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和总的课程数量;二是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提高课程涵盖知识的深度和)’一度。在此基础上,做好以下方面土作。

第一,分级构建课程设置模块化体系。即打破传统的课程分类方式,将地方高校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划分为三个层级的模块体系:一级模块,即按课程性质具体划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和拓展课程等课程管理模块;二级模块,即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及相应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等因素,按课程学科将一级模块内课程进行分解与重构,形成合理数量的一级学科大类下的各门课程模块;三级模块,即在二级课程模块内划分为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单儿模块,该知识单儿的课程模块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二级学科下设置的专业课程模块,另一类是以专题讲座、问题研讨为主的选修课程模块。

第二,注重模块化课程设计的衔接性。在进行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模块化设计时一,要注意课程模块间的衔接,尽可能使每个模块既是独立、完整的教学和评价单位,又保持与其它模块间的横向联系,以共同组合成能体现更大目标的模块课程。即课程模块的设计与开发要以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到课程体系与结构在衔接课程模块中的重要性。当然,课程衔接不只是教学内容的过渡衔接,更应以一种开放的、动态的课程理念来审视课程衔接,立足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使课程衔接具备合理的层次性、良好的过渡性与连贯性。

第三,做好知识单儿模块设计。根据各专业及具体研究方向双证在职研究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打破学科及专业的界限壁泉,采用MES“积木组合式”,将同一体系内关联密切的各知识单儿模块,科学地组合成一门涵盖更少’一泛主题的课程模块,供学生制定课程学习计划时一选择。在设计知识单儿模块时一,注重前沿知识、交叉学科知识、实践知识等内容的合理组合,并及时一动态地调整知识单儿模块组合结构和更新知识单儿模块内容,使课程教学模块化的针对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色凸显出来。

科学设计各专业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模块

第四,建立双证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制定辅助系统,保障学生学习自由。学习自由的保障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必要前提。这种自由是指学生在导师正确方法的引导下,在专业学习上有探讨、怀疑、不赞同和向有说服力提出批评的自由,有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和教学方式的自由,在教育管理上有参与评议的自由。课程学习计划是双证在职研究生个性化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人课程学习计划,学校应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课程学习计划制定与引导系统,提示可供选择的各门课程模块及学分情况。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科学地制定个人的课程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条件,自主地选择专业方向、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

展开全部

相关推荐

不考试、拿证快的在职研究生有么?

上班族,休息时间不固定 怎么读在职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 花钱可以搞定吗?

© 温馨提示:本文由作者在职研究生信息网创作,未经著作权人允许禁止转载。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评论
0

“无需登录,可直接评论...”

500字以内
发送

在职考研【网上报名】预约申请入口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