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三版)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24-02-21 11:38:47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

一、教育学的历史

(一)教育学概念的起源与演化(二)教育学独立的条件与标志(三)17-19世纪主要的教育思潮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自然主义教育与国家主义教育。(四)20世纪教育学的主要流派

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问题、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诸种观点及其理论依据。

(二)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教育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逻辑与历史、一元与多元等问题。(三)教育学的科学性

康德与赫尔巴特的贡献;实验教育学与文化教育学的论争;奥康纳与赫斯特的论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者的观点。

(四)教育学的本土化

赫尔巴特的“普遍妥当教育学";乌申斯基的“文化适应原则";狄尔泰对赫尔巴特“普遍妥当教育学”的批判;“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问题。

(五)教育学的实践性

教育学的实践性问题实质上是教育学的学术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问题。

三、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教育学的元研究与元理论

元研究;教育学的元研究;教育学的元理论;教育学元研究的多学科视野。

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中西“教育”概念演化的比较。

二、教育的定义

“教育”定义的类型;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定义;定义“教育”的方法及评论。

三、教育本质的论争

苏联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论争(历史、缘由,框架、观点、分歧、社会效果、学术价值评价)。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五、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及其特征(一)古代社会与古代教育

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二)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概念;现代教育的基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教育、社会与人

一、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生产力

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优先发展的含义,科教兴国战略。

(二)教育与生产关系

教育既受经济基储政治制度制约,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三)教育与文化

文化与教育的共生关系,教育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四)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互动关系;教育现代化的含义、特征及内容。

(五)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含义

广义的个体发展;狭义的个体发展;人的发展内容: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过程。

(二)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一般发展"的理论;“心理发生论”。(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理论依据;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发挥教育主导作用的前提和条件

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前提;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四个条件。

三、教育系统与教育功能的实现(一)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含义、地位;学校教育的制度化特点;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局限性。(三)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地位;社区教育的特点。(四)三种教育形态功能的整合

“三教结合”的重要性;“三教结合”的基本形式。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活动与教育目的

人的活动的基本特征;教育活动的目的性;教育目的的概念;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现代教育目的的若干特点。

二、教育思想史上出现的不同的教育目的论

不同的教育目的论:神学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等。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历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的贡献: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社会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当代教育实践。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与主要内容;全面发展教育落实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章 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学制的概念;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

二、现代学制及其类型

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三、现代学制的变革

学制的纵向变革;学制的横向变革。

四、我国现行学制

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

第六章 教师.学生与学校

一、教师

(一)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及不同观点的争论。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教师劳动结果的“双向性”。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的权利;教师的义务。(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历程;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二、学生

(一)学生的特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受教育权的概述;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三)学生的个体和集体学生的个体和集体都是教育的对象;集体的概念;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

(四)学生集体的培养

提出共同的、恰当的奋斗目标;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五)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概述;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基本阶段。

三、学校

(一)学校的起源及其条件

(二)古代学校的诞生和古代学校的理念(三)现代学校的诞生和现代学校的理念(四)现代学校的危机与对现代学校的批判

对现代学校批判的代表人物和观点:杜威(“学校与社会”)、毛泽东(学校与政治)、伊里奇(“非学校化社会”)、鲍尔斯与金蒂斯(学校与资本主义生产)、布迪尔(学校与文化霸权)与弗莱雷(“被压迫者的教育学")等人对现代学校的危机与现代学校的批判。

(五)学校文化的建设问题

学校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学校文化的类型;学校文化的建设。(六)学校的法律地位与法律问题

法律上的学校;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事故及其法律责任承担。


展开全部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在职研究生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上线!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