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第二版)

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2024-01-29 17:18:38 在职考研辅导平台
咨询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目 录

第一篇 经济学 ………………………………………………………………… 1

第二篇 管理学 ……………………………………………………………… 9

第三篇 农业经济学 ………………………………………………………… 13

第四篇 林业经济学 ………………………………………………………… 18

第 一 篇 经 济 学

考 试 大 纲

一、绪论

1 . 考试范围

最基本的经济问题:资源的稀缺性和有效配置,不同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机制的差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2 . 考试要求

掌握机会成本概念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一般准则,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各自的研究对象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利用数学模型和图形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技能并理解其局限性。

二、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1 . 考试范围

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实现消费均衡的条件,个别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消费者福利。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偏好、效用、效用函数、消费替代、无差异曲线、预算线、需求曲线、消费者剩余等基本概念,掌握价格和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机制,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和图形模型分析消费行为,计算有关弹性及消费者剩余。

三、生产者行为与供给

1 . 考试范围

生产理论和投入产出关系,厂商行为理论和利润最大供给,成本理论,厂商供给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生产者福利。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生产函数、边际产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素技术替代、固定成本、可变成本、边际成本、供给曲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概念,掌握厂商确定最优产出结构的准则,并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和图形模型分析厂商的供给行为,计算有关弹性及生产者剩余。

四、市场结构、价格决定与效率

1 . 考试范围

不同类型市场的主要特征,不同类型市场均衡的确定,不同类型市场的效率比较,主要干预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影响效果。

2 . 考试要求

理解市场出清、市场效率、市场势力等概念,了解不同类型市场的特征和主要分析模型、主要的市场结构政策及其作用机制等,掌握不同类型市场上厂商确定利润最大化决策的准则,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和图形模型确定市场均衡,并评估不同市场结构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分配产生的影响。

五、要素市场

1 . 考试范围

投入品需求的性质,不同类型市场中投入品数量和价格的确定,劳动供给的决定机制,资本供给的决定机制,要素价格与收益分配,不同行业(产品)间要素的合理配置。

2 . 考试要求

了解引致需求、边际产品收益、边际要素成本、边际产品价值、经济租金、净现值和贴现率等概念,理解投入品需求的决定机制,理解劳动、资本和土地等基本要素供给的特点,掌握不同类型市场上厂商确定使利润最大的投入品供给、需求数量及价格的准则,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和图形模型计算投入品市场的均衡。

六、经济效率、社会福利与政策干预

1 . 考试范围

一般均衡概念,纯交换经济的均衡和效率,帕累托最优概念,市场失灵概念,外部性,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一般均衡、帕累托最优、契约曲线、外部性、公共物品、产权和产权交易等概念,了解实现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的条件,理解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联系与区别、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和在现实中的表现,能够对有关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和提出对策建议。

七、国民经济核算

1 . 考试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储蓄、财富、价格总水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等概念,理解国民经济核算主要指标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够正确地加以解释,了解国民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和不同类型失业的成因。

八、国民总产值决定理论

1 . 考试范围

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及调控措施,国民总产值决定理论。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宏观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边际进口倾向、乘数和乘数效应等概念,理解总需求对总产出(总收入)的决定作用和乘数效应的作用机制,了解政府管理需求的主要政策手段,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或图形模型计算均衡国民总产值。

九、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 . 考试范围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分析,就业与通货膨胀。

2 . 考试要求

掌握不同的货币需求动机和流动性陷阱的成因、利率决定机制、IS 曲线和 L M 曲线的理论基础、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推导、短期均衡与长 期均衡的 关系、就业与 通货膨胀 的关系 等基本 内容,理 解IS— L M 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所反映的经济机制,能够依据给出的条件利用数学模型或图形模型计算 IS— L M 模型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中的均衡,并有能力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分析评价。

十、宏观经济政策

1 . 考试内容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其作用机制,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限制。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类型和作用机制,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特点、主要内容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在实际中同时使用多种政策手段的必要性,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分析工具评估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十一、比较优势原理

1 . 考试范围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对比较优势原理的解释,均衡相对价格的范围。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发展,掌握各种贸易理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局限性,能够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贸易基础和贸易所得进行分析。

十二、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1 . 考试范围

成本递增模型,无差异曲线,封闭经济均衡数量与相对价格的确定,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础与贸易所得,需求偏好与贸易。

2 .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在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方式及其理论,了解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比率的决定机制,以及贸易双方对贸易所得的分配。

十三、相互需求论

1 . 考试范围

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理论。

2 . 考试要求

掌握互惠贸易的范围、贸易利得的分配、相互需求法则、提供曲线及其推导、均衡国际交换价格的确定、贸易条件的形式和相应的计算。十四、要素禀赋论

1 . 考试范围

H—O 理论,H—O—S 理论,里昂剔夫之谜。

2 . 考试要求

了解要素禀赋论的假设条件及其意义,熟悉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概念,理解 H—O 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要素价格趋于均等的作用机制、里昂剔夫之谜及其解释。

十五、规模经济、不完善竞争与贸易

1 . 考试范围

规模经济的概念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各国技术动态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商品、产业选址,环保标准与国际贸易

2 . 考试要求

了解 H—O 模型与新贸易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适用范围,掌握规模报酬递增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和产品周期理论,了解运输成本和环保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十六、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1 . 考试范围

雷布津斯基定理,技术进步的类型,增长对贸易的效应,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和国家福利的影响,偏好的变化和贸易。

2 . 考试要求

了解经济增长对大国和小国贸易的不同影响,掌握雷布津斯基定理、三种主要的技术进步类型、中性技术进步对贸易和福利的影响、增长的贸易条件效应和福利效应、不幸的增长发生原因、偏好变化对贸易的影响等,熟悉图形分析方法。

十七、限制进口的口岸干预措施

1 . 考试范围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效应的局部均衡分析,关税结构理论,贸易保护水平指标,最优关税,进口配额及其经济效应,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 . 考试要求

了解关税及其分类、各种关税计征方法的特点、关税的结构理论、非关税壁垒的涵义和特点、常见的非关税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解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经济影响,掌握最优关税、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概念及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关税和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

十八、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

1 . 考试范围

鼓励出口的措施;出口管制措施;经济特区。

2 . 考试要求

掌握鼓励出口和出口管制措施的政策目标和作用机制,了解主要的出口鼓励措施、其特点和政策效应,了解各类经济特区的功能,了解出口管制的实施对象和实施程序,能够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出口补贴措施的经济。

十九、区域经济一体化

1 . 考试范围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形式,经济一体化的现状与趋势,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2 . 考试要求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形式、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和趋势,掌握贸易创造关税同盟、贸易转移关税同盟、次优理论的概念,能够运用局部均衡方法分析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

二十、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1 . 考试范围

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经济发展与贸易条件变化;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政策。

2 . 考试要求

理解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了解发展中国家食品和原材料出口环境不理想的原因,了解普雷维什、辛格和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呈现恶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掌握贸易条件的经济学含义及测度方法,掌握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导向政策的含义以及这两种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优缺点。

二十一、跨国公司与国际资源流动

1 . 考试范围

跨国公司;国际资本流动及其影响;劳动力国际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2 . 考试要求

了解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掌握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基本动机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原因,对外投资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的影响,劳动力国际迁移的动机,移民对移出国和移入国的真实工资、国民收入及其分配的影响。

第 二 篇 管 理 学考 试 大 纲

一、绪论

(1)管理的涵义:管理活动的起源;管理活动复杂化的原因;管理的必要性。

(2)管理者与组织环境:管理者的定义及类型;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组织环境及类型。

(3)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4)管理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系统方法;权变和案例方法等。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① 国外古代管理思想;②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③ 产业革命后初期的管理思想。

(2)古典管理理论:①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② 法约尔的组织理论;③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霍桑实验;梅奥及人际关系理论;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4)现代管理理论丛林:① 当代管理理论流派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管理过程学派;行为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经验或案例学派。②当代管理理论的特点。

三、计划工作与战略管理

(1)计划工作与目标管理:计划工作的定义;计划的类型;计划工作的步骤;计划工作的原则;目标特点与作用;目标管理的特点、过程和局限性。

(2)战略的定义;战略制定的步骤;战略分析与选择;战略制定的原则。

四、决策与决策方法

(1)决策的原则与程序: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原则与类型;决策构成的要素与决策的程序。

(2)决策的方法及应用: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包括:① 确定型决策方法———直观判断法、量本利分析法;② 风险型决策法———决策收益表法、决策树分析法;③ 非确定型决策方法———乐观法、悲观法、折中法、平均法和后悔值法。

五、组织管理

(1)组织工作:组织定义及分类;组织工作的步骤及内容。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定义及特征;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组织结构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

(3)组织设计:管理宽度及影响因素;权责分配及集分权关系;部门划分原则;组织设计的原则及程序。

(4)组织变革与学习型组织: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组织变革障碍的克服;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六、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特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

(2)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人才的选拔及选拔的途径;人才的使用。

(3)人员的考核与培训:考核的原则、内容及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

七、人的行为与管理

(1)人的行为理论:个人行为概念与个体行为的心理过程;管理中的人性的假设———经济人假设及管理,社会人假设及管理,自我实现人假设及管理,复杂人假设及管理,自由人假设及管理;群体行为概念、作用及特征;群体行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群体冲突与管理;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2)激励理论:① 激励的概念;②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③ 过程型激励理论:佛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④ 行为改造型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挫折理论;⑤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3)激励的原则和方式:激励原则;激励方法。

八、领导方式与沟通

(1)领导的有效性:领导的概念;领导的功能及有效性。

(2)领导理论:① 领导性格理论;② 领导行为方式理论: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坦南鲍姆的领导连续流理论,领导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理论;③ 权变或情境理论:路径 -目标理论;菲德勒模型理论;何塞和布兰查的应变领导模式理论。(3)领导理论的发展:① 巴斯改革精神理论;② 博伊德领导技能理论;③ 豪斯超凡魅力理论。

(4)信息沟通:沟通的性质与沟通的功能;沟通的渠道(正式和非正式沟通)及其特征;沟通障碍的控制;沟通方法的选择。

九、管理控制

(1)管理控制的原理:管理控制的概念及意义;管理控制的原则;管理控制的应用原理。

(2)管理控制的过程:管理控制过程的内容;管理控制的模式及其特点。

(3)管理控制的设计和方法:管理控制设计的条件、步骤及影响因素;管理控制的方法———预算、财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等。

十、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

(1)组织环境的变化:① 外部环境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竞争环境的迅速变化,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政府干预和法律作用的强化;② 内部环境变化:组织特点的变化,工作性质和价值观的变化,组织成员构成的变化,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2)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变革。① 企业重构;② 创新管理;③ 管理范式革新;④ 无形组织的发展;⑤ 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3)管理者面临的挑战。① 知识经济的挑战;② 生态环境价值观的挑战;③更加强调管理的民主化和创造性精神的挑战。

第 三 篇 农 业 经 济 学考 试 大 纲

一、农户行为

1. 考试范围

不同市场环境下农户经营的特征,农户经营的双重目标,农户经营所面临的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约束,农户专业化与多种经营,促进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因素,农户的兼业化经营,农户的自给性消费与商品型消费,农户生产决策、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家庭粮食安全与收入稳定。2. 考试要求

理解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转型经济下农户经营的特征;理解农户的双重经营目标与其效用和收入最大化的关系;理解农户经营过程所面临的资源、技术、市场和政策约束;了解农户专业化经营与多种经营的关系;掌握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影响因素;理解农户兼业化经营的含义;区分农户的自给性消费与商品性消费;重点理解和掌握农户生产决策、消费决策和投资决策;理解家庭粮食安全与收入稳定的关系。

二、农产品市场与价格

1. 考试范围

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农产品市场均衡与波动,蛛网理论,恩格尔定律,农产品价格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与价格政策,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迁,农产品供给与需求弹性的计算。2. 考试要求

掌握农产品供给、需求、市场均衡、波动、恩格尔系数、蛛网模型等基本概念;理解农产品供给定律、需求定律、恩格尔定律和主要的农产品市场干预政策的作用机制;了解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变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与价格风险规避功能;能够运用本章中的基本原理分析有关问题;能够计算农产品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恩格尔系数、购销差价系数。

三、农业要素市场

1. 考试范围

土地市场供给与需求,土地利用,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农用资金来源,技术进步的作用。

2. 考试要求

掌握农业生产要素的特性,以及如何合理有效配置这些农业生产要素。

四、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

1. 考试范围

本章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对我国农村微观组织发展历程的描述,对我国农村微观组织现状的评价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2. 考试要求

能够把握重要概念的基本内涵、描述我国农村微观组织的基本发展历程;能综合学术界和政策界的观点,独立评价我国农村微观组织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自己的判断。

五、农村金融与财政

1. 考试范围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变迁的动因及推进方式、变迁的过程,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安排的制度缺陷,农业税的基本政策、征收制度及农业税税率,农民负担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创建合理的农民税费负担制度的途径。

2. 考试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对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变迁的动因及其推进方式、变迁的过程,现行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安排的制度缺陷,农民负担的含义、产生原因及创建合理的农民税费负担制度的途径,有较好的掌握;对农业税的基本政策、农业税税率、农业税的征收制度、计算征收方法及财政农业支出的主要渠道,有一定的了解。

六、农产品国际贸易

1. 考试范围

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特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W TO《农业协定》及有关规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约束,主要农产品贸易政策(包括限制农产品进口和鼓励出口的政策等)、开放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我国的农业贸易制度改革。

2. 考试要求

了解农产品贸易的作用、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特点、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基本格局、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特点;掌握 W TO《农业协定》及有关规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约束、我国主要农产品贸易政策、开放农产品贸易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我国农业贸易制度改革。

七、农业资源与环境

1. 考试范围

农业自然资源及其共性,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静态和动态最优利用原理,不合理农业增长方式的环境代价,农业多功能性,可持续农业发展。

2. 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农业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共性,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因素,以生物资源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静态和动态优化利用原理,农业增长的环境代价,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及其政策制定时需注意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八、农业发展

1. 考试范围

有关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农民收入不均等与贫困问题,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和规模经营,农村工业化与农业发展,我国采取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 考试要求

了解传统农业定义以及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从传统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了解收入分配不均等的衡量方法、库兹涅茨倒 U 型假说、贫困的概念和贫困度量方法以及产生贫困的原因、我国扶贫的战略目标和措施;了解农业专业化的利弊以及影响农业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农业生产社会化概念、我国农业区域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了解农业集约和规模经营概念、农业集约化和规模经营关系、确定最适度集约度和适度规模的经济学原理;了解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原因以及影响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因素、农村工业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问题和对策。

九、政府扶持农业的政策措施

1. 考试范围

政府扶持农业的主要政策措施的作用机制及产生的政策效应。2. 考试要求

能应用政府干预农业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技能;分析我国政府实行农业干预政策产生的政策效应。

十、宏观经济与农业发展

1. 考试范围

农业的基础作用,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2. 考试要求

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了解农业发展与非农业部门的联系;能够从理论上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第 四 篇 林 业 经 济 学考 试 大 纲

一、林业经济管理概论

1. 考试范围

林业的概念与特点;林业经济管理的含义及研究内容;我国的林业发展战略;世界及我国的林业发展趋势。

2. 考试要求

了解林业的主要特点;掌握林业和林业经济管理的概念;了解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了解世界及我国林业发展趋势。二、林业经营

1. 考试范围

林业经营的基本理论;我国主要的林业经营形式;国有林和集体林经营;社会林业。

2. 考试要求

了解世界和我国林业经营的主要理论;了解林业经营形式的影响因素;掌握林业经营和社会林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国有林和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掌握我国几种主要林业经营形式的特点。

三、森林资源的经济评价

1. 考试范围

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和森林资源的主要分类;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经济特点;林地资源的概念、经济属性及林地资源经济评价的主要理论和方法;林价理论和主要方法;森林资源社会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理论和主要方法。

2. 考试要求

掌握森林资源的基本经济特点;了解林地经济评价、林价和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评价的概念和主要理论;掌握森林资源经济评价的经济实质;了解森林资源经济评价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

四、林业资源配置

1. 考试范围

林业资源配置的基本原理;林业资源的宏观配置;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林业生产函数;用材林的经济轮伐期理论。2. 考试要求

掌握林业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和林业资源配置的主要特点;了解林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特点;了解林业资源宏观配置的意义、形式和方法;掌握生产要素的经济学特点及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特点;了解农林界限地的确定原理;了解森林纯利和林地期望值方法。

五、林产品贸易和市场

1. 考试范围

林产品贸易和林产品市场主要内容;木材的供给和需求;林产品价格;我国木材市场的发展和改革。

2. 考试要求

掌握林产品贸易和林产品市场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特点;了解木材流通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掌握木材需求和供给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了解促进我国木材供需平衡的主要方法;掌握木材价格的主要构成。

六、林业技术开发与管理

1. 考试范围

林业技术及其特点;林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林业技术开发;林业技术引进;林业技术市场;林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技术规程与技术责任制;质量认证制度。

2. 考试要求

理解技术的概念和林业技术的特点;了解林业技术开发与转移的理论;掌握林业技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林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七、政府对林业的宏观调控

1. 考试范围

政府对林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林业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林业宏观调控要解决的问题。

2. 考试要求

了解林业宏观调控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林业宏观调控的手段和林业宏观调控要解决的问题。

八、林业经济效益评价

1. 考试范围

经济效益原理;林业效益概述;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评价林业经济效益的原则;林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构成;林业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

2. 考试要求

理解经济效益、林业效益、经济效益临界的含义及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明确影响林业经济效益的因素及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掌握林业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了解林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全部

在职研《内部资料》免费领

温馨提示:点击“在微信中”打开,跳转小程序下载

在职研究生网上报名预约系统上线!

在职研究生信息网 广告